潭东中学:强化思政学科融合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五年来,赣州市潭东中学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思政学科和学科思政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遵循育人导向,打造精品课程

思政课程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课程。五年来,潭东中学始终遵循育人导向,将“育时代新人”作为思政工作的核心;牢牢将打造精品课程作为贯穿思政教学工作的主线,通过“精确选材、精心备课、精准评课”三条路经,创新使用红色文化教材,把握思政课堂的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让每一堂课都高质高效,符合“立德树人”根本方向。

立足学科优势,深化教师培养

为推动思政课程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思政教师队伍,2022年学校率先加入赣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联盟, 积极探索大中小培基铸魂的路径。2022年8月,汤福飞老师在赣州市教育工委举办的全市思政课教师示范培训班中代表学校作初中课程汇报。

五年来,学校教师积极向外拓展,凭借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在省、市、区各级平台斩获优异成绩。2022年11月,谢宛枫老师获得江西省初中思政课现场上课比赛一等奖;2023年12月,汤福飞老师获党员教师思政课“教学比武”区一等奖、市二等奖;申丽萍老师试卷征集获得省二等奖;曾庆光、汤福飞老师获得赣州市一等奖。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学科融合

实现思政学科与学科思政相结合,构建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大思政课”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学校坚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着力打造具有潭东中学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五年来,学校开展“议题与活动互融”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主题相融合,实现全过程育人的目标。

通过开展项目式融合教学研究与实践,推动思政走深走实。打卡“行走的思政课”,学校教师将课堂设置到景区,组织学生到潭东镇迳背村现场教学,了解蓉江新区乡村振兴项目,深化学生爱国情感,举行“思政+生地+心理健康”研学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相关典型经验做法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并在新华网转载、学习强国、市教育局等媒体平台刊发。

深挖红色资源,厚植爱国情怀

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力量,是强化“大思政课”建设重要方式。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拓展思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校本文化的日常宣传教育中,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组织学生分享红色经典,讲好抗战故事、党史故事、英雄故事,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红色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开辟“知辛园”教育基地落实劳动教育,举办“菁优杯”篮球、足球比赛,用体育化解成长压力,培养责任担当意识,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风雨兼程赶考路,击鼓催征再出发。在思政教育中,潭东中学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品德高尚、法治观念坚定的优秀学子而不懈奋斗。

(作者:潭东中学)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