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橙色高温预警发布以来,中暑患者数量较前明显增多,蓉江新区人民医院收治了一名严重中暑(热射病)患者,开通了全过程绿色通道,为生命开道,与死神赛跑,成功救治了一名热射病患者。
患者53岁,男性,大量饮酒醉倒后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继而出现昏迷,呼之不应,呼吸困难,路人发现后拨打120送入区人民医院,入院体温41.5℃,呼吸43次/分,心率172次/分,血压84/43mmHg,血氧饱和度63%,考虑患者为热射病,生命垂危。急诊科医护人员秉承生命至上原则,第一时间给患者开通全过程绿色通道,紧急给患者建立外周及中心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进行冰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镇静、血管活性药物升压、保护重要脏器等对症措施,积极抢救的同时医护合力清理患者身上的污物、更换干净的衣裤。经过2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的体温下降至37.6℃,抢救成功后收入蓉江新区人民医院内科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心脏、肝脏、肺部、胰腺、皮肤等多项指标严重异常,蓉江新区人民医院内科医护团队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仔细分析各项指标,继续给予预防感染、抗凝、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水,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举措,经过近20余小时的顽强奋战,成功平稳脱离呼吸机,将患者从死神手中夺回。现患者病情恢复良好,将办理出院返家,患者衷心的为蓉江新区人民医院大内科医护团队竖起“大拇指”。
关于热射病
01热射病死亡率最高可达70%-80%
中暑不可轻视,中暑病情可轻可重,重度中暑可引发死亡,尤其是热射病,死亡率高。
炎炎夏日,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儿童、孕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中暑并非仅在户外高温环境下发生,近年来室内中暑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无论在户外还是室内,都应保持警惕,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
通俗地讲,中暑的“终极”就是热射病,它实际上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阶段。
发生热射病时,人体大脑失去对体温的调节和控制,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机制散热,从而出现体温异常增高,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衰竭,是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类临床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可以高达70%-80%。
02如何预防?怎么处理?
在热射病之前,身体会发出一系列的预警信号,如果我们能够重视这些信号,是可以避免热射病发生的。
1、尽可能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的工作、运动或者生活,当室温超过32℃或者室内湿度超过60%,建议每30分钟休息5~10分钟,同时要注意补水,劳逸结合;
2、及时补水,特别是含有盐分的淡盐水;
3、建议清淡饮食,如果摄入过多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加之抽烟喝酒,容易导致湿热体质,更容易发生中暑;
4、多补充有防暑降温作用的饮品和时令水果,比如绿豆汤、绿茶、西瓜等;
5、一旦出现先兆中暑症状,说明身体已经发出预警,一定要及时休息、补水和降温。
出现中暑症状的时候,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一定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患者衣袖、领口,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或者用冰袋冰敷于患者的额头、腋窝、大腿根等部位,加速降温;
2、用风扇、空调降低环境的温度;
3、如果患者神志清楚,辅助患者多饮水来补水,最好是含有盐分的饮品;
4、一旦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状,一定要借助专业医疗手段,立即拨打120,并将患者处于仰卧位,解开衣领,移至通风、阴凉、干燥处,等待救护车的到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