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根本,是民生大计,承载着民族兴旺的重任,关乎着人民的福祉与国家的未来。
近年来,赣州蓉江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多措并举提升教学质量,着眼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从“有”到“优”、由“优”向“强”,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滔滔章江河畔,一座座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校园内,孩子们的欢笑声、读书声交织成一篇篇动人乐章,一幅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画卷在蓉江新区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确保教育资源的“上好学”
2023年9月,赣州市第十三中学(赣南师大附中蓉江校区)迎来首批800余名莘莘学子。这所学校的规格卓越、设施完备、环境优雅,成为家长与学生们口中的佳话。
赣州市第十三中学是赣州蓉江新区重要民生工程之一,学校的建成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周边教育硬件设施水平,缓解了教育资源稀缺难题,为蓉江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蓉江新区第七保育院,鲜艳明亮的配色、独特的建筑风格与一应俱全的教育教学设施,无不彰显着其办园条件的优越。“学校环境好,设备齐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幼儿园,真是太好了!”与孩子们一同迈入这所新学校的家长们欣喜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按照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的要求,新区全面梳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缺口,致力于补齐影响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的基本办学条件,从一块黑板、一张桌子到多媒体设备、网络学校,从砖瓦房、水泥地到高标准教学楼、塑胶跑道……各个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追求教育品质的“学有优教”
不久前,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名单,赣南师范大学附属蓉江小学位列其中。此次获评不仅是对学校科学教育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校地合作办学模式成效的生动诠释。
赣南师大附小自办学以来,得到了赣南师范大学的鼎力支持,双方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了校地合作办学的优势,科学教育成果便是其一。
赣南师范大学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类活动中,指导策划了包括STEM节、科学主题开学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同时,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通过馆藏标本展示、科学实验体验、科普讲座、开放校内实践场馆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
近年来,借助高校与其他优质学校丰富的办学经验、雄厚的办学实力以及优质的教师队伍,赣南师大附小、赣州师专附小、赣州市第十三中学、赣州市第十五中学等学校陆续开学……赣州蓉江新区与各学校共同打造出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校地合作优质办学品牌,实现了新区教育资源优化、学校教育品牌提升的良好局面。
强教必先强师。赣州蓉江新区还十分注重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23年,新区成功招录90名新教师,并推行“区管校聘”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同时,聚焦教学科研工作,组建了兼职教研员团队,选拔了“三名”培养对象,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举办“卓越杯”课堂教学比赛、引入专家培训和指导,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过去一年,全区教师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3人次,省级奖项220余项。
迈向教育实力的“优质均衡”
微风轻拂,阳光明媚。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身穿运动服的少年们肆意奔跑在绿茵草地上,进攻、跑位、传球、过人、射门……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
在赣州师专附小,“人手有一球,人人会踢球,班班可联赛”已成为常态。赣州师专附小坚持走体教融合、全面育人的发展之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足球特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2020年,赣州师专附小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并且该校女足队在省第九届百县青少年足球运动会上一举夺得全省二等奖。
赣州师专附小不是个例。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赣州蓉江新区坚持“五育并举”,以学校品牌项目建设为抓手,鼓励各学校围绕历史、地域文化、教育理念、创新亮点和课程建设等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特色育人办学模式,创建“一校一品”模式,助推区域教育品质升级。
“一校一品”带来百花齐放。在潭东中心小学,翰墨之香溢满校园,学子们心怀高远之志,挥毫泼墨间展现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在赣州市武陵小学,象棋文化深入人心,每个孩子都能熟练操控棋盘上的兵马,他们在对弈中锻炼思维,体验竞技的乐趣;潭口中心小学则沉浸在葫芦丝的悠扬旋律中,每当课间休息,阵阵葫芦丝声便飘荡在校园内……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学品质的不断提升,正是赣州蓉江新区教育事业扩优提质、健康发展的生动写照,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教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优质教育办到了群众心坎上,也为孩子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教育这张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卷”上,赣州蓉江新区正奋力书写着更加生动的答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