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微凉,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乘着徐徐微风,手持扫把、铁钳等工具,出现在潭口镇各村街头小巷,只见各村门前屋后绿树掩映、干净整洁,路边菜园小巧精致,远处山峦叠翠,“经过大家的努力,现在村里干净多了,大家到处转转,宣传垃圾分类、爱护环境知识。”在村巷里,党员干部顶着烈日躬身清理杂草时,和身边的志愿者叮嘱道。
“现在大家住的越来越舒心,返乡的村民越来越多,这得益于,大家的环保意识转变了,会主动做好门前‘三包’,会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镇里的街道愈发干净,空气愈发清新,傍晚出来散步闲聊的人多起来了。”以前在外务工今年返乡就业的居民孙强称赞道。
让居民赞不绝口的是该镇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绘就宜居宜业和美新农村“画卷”,精准发力打通从“要我治理”到“我要治理”的人居环境整治思维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镇共清理乱堆放846处、卫生死角385处、建筑垃圾62处、清理河道210公里、拆除违章搭建9处,该镇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条街道、一处广场、一个角落.......该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作用,全镇13个村(社区)实现网格全覆盖,把各村(社区)干部、党员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妇女小组长和村保洁员纳入网格管理,党员充当“领头羊”,分工落实包保责任,带领网格员、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消除卫生死角和盲区,凝聚共治共享合力,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积攒淤泥、杂草丛生的死水潭,‘分裂’不一的村民菜地,水渠沟壑中隐藏的垃圾,以前那片都是乱象丛生,每次开展环境整治这里都是关注重点。”龙塘村党总支书记余洪站在的龙塘湾广场指着对面的龙虾钓鱼池感慨道。“近些年,龙塘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激发党组织活力,村容容貌大大改善,装扮‘新颜’,清理脏乱死水潭,建立龙虾钓鱼池,彩色蜿蜒村道、非遗鲤鱼灯工艺坊、脐橙小果园.......村民们在家门口也能过上好日子。”
以激发内生动力为抓手,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该镇通过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了精细化管理平台,形成了每日巡查、问题分发、问题销号、积分排名机制,鼓励群众“赚取”积分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屋前门后清扫一遍,吸一吸清晨新鲜空气。”南街社区居民蔡红华说。该社区通过完善村规民约,让门前“三包”、“清洁家庭”、垃圾分类等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据悉,潭口镇各村(社区)皆成立了理事会,每月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张贴“红黄榜”,对评比靠前的家庭给予奖励表彰,极大程度提高群众参与度,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
“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拓宽辐射面。”潭口镇党委书记彭长平介绍道,今年以来,随着潭口镇人居环境治理深化,在以常态化管护为主基础上,持续开展召开户主会、“小手拉大手”、“赣南新妇女运动”、“乡村夜话”等活动,充分发挥一带多、学生带动家长、家庭带动社会的连片效应,引导居民有效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管理,延展基层治理深度,不断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