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郡同志作为一名信访战线上的“老兵”,坚持做当事人贴心人,听当事人知心话,以一颗真心为当事人解难题、办实事,积极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她发扬不回避矛盾的精神,以不破楼兰终不回的气势去攻坚克难,为蓉江新区平安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工作业务能力好
基层的信访工作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求医看病、冷暖安危等,信访工作是一份责任重、压力大、事情多的“苦差事”。她从2017年负责人民来访接待工作以来,始终在接待群众来访的第一线,整天面对的是生活困难需要扶助的来访者,每天听到是叹声,骂声,怨声。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面前,她不计名、不计利,不攀比,任劳任怨,坚守岗位,无怨无悔,始终没有打退堂鼓,孜孜不倦的工作着。为了快速转变角色,工作中她刻苦学习业务知识,钻研政策法规,虚心请教同事,字斟句酌梳理卷宗,不厌其烦走访群众,在群众需要时主动上前贴心沟通,第一时间解决好矛盾,避免“重复访”、“越级访”、“老难案”、“骨头案”。日常的接待中,她舍得花时间、花精力把群众诉求听清楚、弄明白,让群众感到“进对了门、找对了人”。同时,她善于一次性找准矛盾症结,以事实为依据找准症结,消除来访群众的对立情绪。七年的时间里,她累计接待2000多人(次)群众来访,解决了1000多件信访事项,做到无怨无悔将青春扎根在信访工作中!
群众服务意识强
2021年初,李开郡接待了一位80岁的罗姓老人,老人提着一个装满信访材料的文件袋,反映其妻子60年代在某县的钨矿企业工作,工龄30多年未享受退休待遇,企业认定为“家属临时工”不符合办理退休政策,其妻子补缴了1万多元社保,每月只能领取500多元的社保金。老人在描述的过程中,情绪一直非常激动。她全程耐心听完老人讲述,并递上热水安抚老人。经了解老人反映的事项并非本辖区内发生的,只是老人现居住地在蓉江新区,属于“三跨三分离”事项。本着为民解难的原则,她当场与事发地的信访部门取得联系,将情况反馈给对方提出建议,同时与老人唠家常,老人从年轻时参加工作,在单位是文艺骨干,拉琴作曲样样精通聊到退休后经常读书看报练书法,还勉励现在的年青人要勤学习多关心国家大事。老人聊起曾经的经历,眼睛里都放着光芒。最后,老人心情非常愉快并带着感谢离开接访大厅,临走时李开郡还主动给老人留了联系电话,并告知有困难可以打电话。作为一名基层信访干部,她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信访工作第一位,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残疾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的信访诉求,她都细致处理,有些农村的老年人表达能力不强,对政策也不熟悉,情绪激动,反应问题时很模糊,她每次都是热情地接待,安抚好情绪,耐心细致地慢慢引导老年人将事情来龙去脉讲清楚,春风化雨,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展现了良好的信访形象。
担当作为意识强
2020年初,辖区内村民陈某兰来到信访接待窗口,反映同村的李某多年来一直霸占自家的田埂,自己在村里多次反映无果,还引得李某到自己家门口谩骂。讲述过程中,陈某兰情绪激动,哭泣不止。了解到事情来龙去脉后,她立即与村委会对接,与调解员一同前往村里进行调解。李开郡同志实地查看了现场情况,并与陈某兰以及村委会干部进行沟通,了解相关情况。之后多次前往李某家中与其沟通调解。最终李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同意在当年秋收后,让出机耕路方便陈某兰种植。至此,这一起长达3年之久的邻里矛盾得以解决,在调解室里,陈某兰与李某握手言和、冰释前嫌。
七年来,李开郡与镇村调解员深入村间田头,现场实地查看,召集利益关联人座谈溯源,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避免了矛盾激化引发的越访、群访。在李开郡看来,信访工作是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只有用心,真心,才能处理好群众的矛盾和纠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