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我区这一先进典型成功入选!

喜  报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赣州实践“寻乌模式”,认真落实“单位联村、干部联户、法治联基”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形成了一大批基层先进典型。为深化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赣州实践“寻乌模式”,持续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2月26日,市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宣读了《关于通报表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赣州实践“寻乌模式”先进典型的决定》,对40个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并授牌。

其中

蓉江新区潭口镇南街社区

社区纠纷“蓉匠”调解工作法

成功入选!

编者按:赣州蓉江新区潭口镇南街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建设平安南街为目标,打造“蓉匠”调解室,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将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于萌芽状态。调解室取名“蓉匠”二字,“蓉”即是“蓉江”,也寓意“理解包容”,“匠”意指“工匠精神”,即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品质服务精神。

赣州蓉江新区潭口镇是赣南四大古镇之一,城镇人口3.9万,辖区常住及流动人口、小商小贩较多,小矛盾小纠纷时常发生。南街社区作为潭口镇唯一一个社区居委会,通过塑造“匠品”加强纠纷前端化解、修炼“匠气”加强纠纷源头预防、传承“匠艺”加强纠纷关口把控,形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治理格局。潭口镇获评2017-2021年度平安江西建设示范乡镇(街道)称号,“蓉匠”调解室获评2023年全省优秀人民调解组织。

一、以民本为核心,精塑调解“匠品”。一是精心建设调解场所。“让群众有个地方说理,有个地方歇脚”,潭口镇党委、政府牵头,在社区人口、商户集中区域建设“蓉匠”调解室,内置会议桌、茶水桌等,第一时间化解各类小矛盾小纠纷,实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社区。二是精心组建调解队伍。针对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役军人、老劳模多的情况,建立起一支7人专业调解队伍以及一支6人“五老”辅助调解员队伍服务社区3.9万群众,调解队伍充分发挥邻里有德望、社情民意够了解、群众工作有经验的优势,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三是精心规范处置流程。结合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报告,建立起人民调解典型案例分析研讨机制,邀请调解专家和律师对疑难案例开展实例点评和法理分析,提高调解员业务水平和实战技巧。“蓉匠”调解室成立以来,调处矛盾纠纷265起,各类矛盾纷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矛盾不出社区。

二、以服务为宗旨,修炼调解“匠气”。一是党员带头。由各调解员统筹264名在职报到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化身为纠纷调解员、信息收集员、法治宣传员,利用宣传展板等形式,用鲜活的事例引导辖区群众树立“万事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等意识,营造出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二是信息先行。发挥社区干部、网格员、“五老”等群体地熟、人熟、事熟优势,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留心发现问题,引导至调解室解决问题。同时,“蓉匠”也是群众歇脚聊天之所,调解员通过和群众“食茶”、“打呱”,听到身边的“小事、敏感事”,通过分析研判,予以提前处理,确保一些不稳定因素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上门调解。发动调解员主动赴田间地头、企业工厂,把调解室搬到群众、企业门口,变“坐堂问诊”为“上门巡诊”,按照现场了解情况、登记、调解、签订调解协议书等一系列流程,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       

三、以创新为灵魂,传承调解“匠艺”。一是实行“菜单式”培训。社区一方面组织辖区内专业调解员、“五老”辅助调解员认真学习《人民调解法》,另一方面积极邀请省、市调解专家提供物业、环保、工伤等培训内容,增强调解“匠艺”,全面提升调解员调解艺术和技能。以争先促规范,精心塑造“蓉匠”调解品牌,以社区小平安促进蓉江大和谐。二是开展“分类式”处置。社区根据不同的矛盾纠纷类型选择不同的调解方式。例如,对于家庭矛盾,采用家庭调解的方式;对于邻里纠纷,采用社区调解的方式。在矛盾调解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力量、创新基层举措,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途径和方法。三是引入“专业化”队伍。针对政策性强、法律性强、专业性强的疑难矛盾纠纷,社区积极探索“调解室+N”工作法。一般矛盾纠纷由调解人员自行调解,针对不同类型的疑难纠纷,如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室邀请交警或律师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既能通过专业人员讲述法律法规让当事人心服口服,又能补充调解员专业性不足的短板,共同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作者:平安蓉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