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作为奔跑在新闻一线的记者,是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推动者。今天,让我们共同为新闻工作者献上节日祝福,共同倾听我们记者的心声。
领导关怀
11月8日,在第24个记者节到来之际,区领导徐中宁来到区融媒体中心,看望慰问一线新闻工作者,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家送上诚挚的节日问候和祝福,勉励新闻工作者要牢记职责使命,坚定政治方向,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要提升工作本领,自觉加强学习,不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生产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融媒产品,为继续讲好蓉江故事、传播蓉江声音、展示蓉江形象而奋斗。
记者心声
温依宁:满怀理想,接续奋斗
当我还坐在大学的课堂,老师们谈起一位位新闻行业的先辈,总是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有自己的新闻理想。”毕业成为记者已逾一年,我时常在想,什么是我的新闻理想?在一次次和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一次次前往陌生的村庄和工地,一次次在深夜里伏案写作中,我不断和自己对话,叩问我所追寻的意义。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认识了不同身份、不同境遇的人,我与他们促膝长谈,倾听他们的故事,捕捉他们闪闪发光的优秀品质,尽我所能为他们写下一段话、一篇文章。或坚韧不拔,或善用巧思,或恪尽职守……他们静静地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于无声中砥砺前行,他们值得被了解,被记录。这或许也是我的新闻理想,把更多默默无闻的中流砥柱介绍给大家。“记者节快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源源不断的祝福让我深受感动,我将继续扎根蓉江,讲好蓉江人的故事,传播蓉江人的声音。
邱蛟龙:筑梦于心,逐梦前行
“邱记者记者节快乐!”今天一大早,我就收到了大学室友和好友的祝福。我们于去年一同毕业于赣师大新闻专业,我是我们一伙人里面唯一一个在当记者的,得到他们的祝福,我深受感动。
去年毕业的时候,家里人都提出质疑:“你这个性格不适合做记者,你能做好记者吗?”我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也在努力用实际行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采访做不好那就提前查阅资料、准备采访提纲,稿子写不好、照片拍不好,那就多读书看报、多借鉴学习……密密麻麻的摘抄本、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新闻稿见证着我的成长。
做记者辛苦吗?想过放弃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坚持过来的我却怎么也舍不得放弃,那些有幸遇见的人和事,还有那个明知道路崎岖,但仍怀着赤诚之心义无反顾走在新闻路上的自己,远比艰辛来得清晰而深刻。
今年有一段时间,新闻学成为了备受争议的专业。我敬畏我的专业,或许新闻学的就业压力是很大,但我相信新闻永远是有温度的,文字永远是有力量的,我也将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素养,为讲好蓉江好故事、传播蓉江好声音、展示蓉江好形象贡献力量!
施自强:“菜鸟先飞” 笔耕不辍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菜鸟”记者,今天迎来了我的第一个记者节,在蓉江新区融媒体中心,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感觉既奇妙又感慨万千。
在开学日,我亲眼目睹了“神兽归笼”时的开学盛况;在国庆节当日,我目击了平安大桥的建成通车,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在重阳佳节,我参与了温馨的活动,看到老人们满溢着满足的笑容;而在商贸文旅消费季,我也亲历了人山人海的盛况。“唱游赣州”音乐会、广场舞大赛的报道;蓉江新区托育现状、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通讯稿;各乡镇主题教育做法的电视新闻……三个多月的时间,我快速成长。
身处全媒体时代,如何摆脱新闻“同质化”现象,创造“出彩”的新闻?每当我看到前辈同行的优秀稿件,我深知,“笔耕不辍”才是答案。唯有不断写作,才能写出一篇又一篇有泥土味、带露珠的生动新闻稿件,真实记录蓉江新区蓬勃的发展。
钟万汕:心中有光,踏梦前行
在融媒体中心的第4个记者节,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在蓉江新区的每寸土地、每个角落都留下了记者们辛勤的汗水,用视频、文字和照片反映了新区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和变化,创作出了许多接地气的优秀新闻作品。感谢这份职业,让我走近每一个追梦人,成为他们逐梦的记录者。
在融媒体中心工作,虽然忙碌,但充实而有趣,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融媒体技能,包括视频拍摄、图像处理、文稿写作、网络发布等,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呈现新闻内容。每一次报道都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将继续前行,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新闻报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