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先进 争一流】朱秀麟:种粮大户炼成记

初夏的潭东镇桥兰村,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画卷徐徐展开。稻田中,一丛丛禾苗迎来了它们生长的黄金时期——分蘖生长期。

自2020年起,朱秀麟便带头开垦荒地,投身于农业生产。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他的种植规模从最初的70多亩扩展到了去年的1300余亩(早晚两季),成为了当地广为人知的种粮大户。朱秀麟的成功并非一帆风顺。他回忆道:“从新手到熟手,五年的辛勤耕耘,虽然遭遇了旱灾、虫害等重重困难,但在区里及各级部门的关怀和同行大户的帮助下,我逐渐树立了信心,成长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种田人。”朱秀麟满怀感激地分享着。去年,在桥兰村和迳背米花谷等地,油菜种植取得了丰硕成果,金黄的油菜花海不仅为当地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推广“稻稻油”种植模式的过程中,朱秀麟大胆创新,采用了机械化种植技术。

他承租了迳背工厂化育秧中心,通过机械化手段进行育秧和插秧,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种植效率,还为周边的种植户提供育秧插秧服务。目前,早稻生长状况良好,预计今年将再次迎来丰收。经过一次次实践证明,科技和创新可以使农业变得更加高效和环保,同时也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朱秀麟自豪地说:“翻开自己记录的人工工资发放表,我感到无比光荣。2023年,我带动了50余人实现灵活就业,发放人工工资36万余元。我还培育出了3名80后全能型机械操作手,为实现种田机械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朱秀麟荣获“2023年赣州蓉江新区种粮大户”荣誉,但他表示这仅仅是过去的成就,未来还需更加努力,他信心十足地说:“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加上区级配套的种粮和补贴政策,这是我们种粮人最大的底气。田里都种上粮食,才有生机和活力。我要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想办法提高单产,不断提高加工能力,为大家提供更多放心粮。”问稻哪得香如许?科学种田不弯腰。如今,粮满仓、人致富已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梦想。朱秀麟的故事,正是这一梦想的生动写照,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科学种田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区融媒体中心 刘平生 、区农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