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地闪六万余次!如何避免被“雷”到?

清明时节雨纷纷,往年清明假期常常阴雨绵绵,而今年清明假期更是还有雷电等强对流天气来捣乱。

从3月下旬开始我市雷雨天气增多,3月30~31日、4月1日分别出现了强对流天气过程,部分地方出现了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冰雹、雷电等强对流天气。

据江西省三维闪电监测网探测截至4月3日08时赣州全市共发生地闪60695次其中正闪8686次

负闪52009次

3月30~31日过程雷电活动主要分布在龙南、宁都、寻乌,4月1日过程区域主要集中在赣南北部,4月3日从宁都兴国两地开始新一轮雷电天气过程。(图1)。期间地闪次数最多的为宁都县,为11585次;其次是兴国县11061次;地闪次数最少为安远县。雷电活动主要发生时段为3月30日19-21时、4月1日13-17时以及4月3日0-3时,其中4月1日15时最多,达9597次,其次是3月30日20时,为5504次。(见图3、图4)

图1  2024年3月30~4月3日08时全市地闪监测实况

注:地闪:云内荷电中心与大地和地物之间的放电过程。

正闪:从云到地之间下传的电荷为正电荷的闪电,即为正闪。负闪:从云到地之间下传的电荷为负电荷的闪电,即为负闪。

图2  2024年3月30日至4月3日08时地闪的空间分布图

图3  2024年3月30日至4月3日08时地闪频次的日分布图

图4  2024年3月30日至4月3日08时地闪频次的日分布图

地闪

雷电按照大类分,主要有云闪和地闪。云闪通常发生在云里面,发出的是“轰隆隆”的雷声;地闪又称为直击雷,是云与大地间的放电现象,发出的是“咔”的雷声。雷电灾害主要就是由地闪引起。

据气象专家介绍,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它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等。雷电按照大类分,主要有云闪和地闪,地闪会造成更多危害。

赣州广播电视台,赞4

我们如何避免被“雷”到?

01

室内防雷

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碰上雷雨天气,在室内远离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电话线及电视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

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

不要在凉亭、草棚和房屋中避雨久留,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

02

室外防雷

外出如遇雷雨,可以蹲下,尽量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

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塘、渠、水库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山体下的路上要注意观察,预防泥石流,不要站在高处。

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如伞、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钓鱼杆等)在雷雨中停留,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停后再拾回。

不要触摸或者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用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

雷雨、暴雨天气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遇到雷雨, 暴雨天气外出时,最好穿雨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作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不宜骑摩托车、自行车赶路,打雷时切忌狂奔。

雷雨天气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或活动,不宜停留在游泳池、湖泊、海滨、水田等地和小船上。

当感觉到身体有电荷时,如头发竖起,或者皮肤有显著颤动感时,要明白自己可能就要受到电击,应立刻倒在地上,等雷电过后,呼叫别人救护。



(作者:赣州广播电视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