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健康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清单?”“是否知晓食品安全总监职责和食品安全员守则?”近日,于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各大中型餐饮单位开展专项检查,详细了解食品安全管理措施落实、责任制度建设、人员健康管理等情况,排查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连着千家万户,是名副其实的“国之大者”。我市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积极探索食品安全治理方法,推动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截至目前,全市保持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零记录”,食品安全评议考核连续七年居全省优秀行列。
健全工作机制
近日,我市召开2023年上半年食品安全形势暨风险会商交流会,分析研判当前全市食品安全形势,会商交流主要风险点,促进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
自2017年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创建作为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主抓手,坚持党政同责、示范引领、突出重点、聚焦短板抓创建,将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计划,列入市对县综治工作(平安建设)、综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分层组织开展会商交流。2022年,市食品安全办召开食品安全形势会商会2次,市市场监管局召开食品风险预警交流会12次。
我市在18个县(市、区)、赣州经开区和蓉江新区及292个乡镇(街道)设立食安委和食安办,建立运行风险会商、信息交流、应急处置、考核评价、督查督办、约谈通报等工作机制。聘请食品安全“两员”(协管员、信息员)2197名,吸纳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员7000人,市、县、乡、村“三级机构、四级网格”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监管机制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市积极探索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建立推广包含信用信息的风险分级监管模型。检察机关探索“检察建议+调研报告”新模式,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并结合办案情况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举一反三,推动形成长效机制。
强化监管力度
连日来,全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陂头分局利用学校暑假窗口期,主动靠前服务,指导学校食堂改造提升。
今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时段和重点行业领域的日常监管,已开展校园食品安全、连锁餐饮单位等6项专项整治,水产制品、端午节令食品等4项专项检查,制止餐饮浪费等10项专项执法行动。今年前7个多月,全市累计检查食品市场主体2万余个,化解问题隐患8000多个,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396件。
为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我市不断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夯实监管基础。建成以市综合检验检测院为中心,龙南、瑞金、安远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为分中心,其他县级食品检测机构为网格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具备年检1.7万批次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初步建成以20个县级食品快检中心为主,200余个市场监管局基层分局(农贸市场、超市)快检室和企业自建快检室、快检车为辅的食品快检体系,每年快检食品超20万批次。
同时,依托科技赋能,大力推进餐饮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使传统的“餐厨重地”成为可视、可感、可知的“阳光厨房”,营造安全放心的餐饮消费环境。全市实施“明厨亮灶”的餐饮服务提供者达21829家,其中3769家学校食堂全部实现“明厨亮灶”,大型及以上餐饮服务企业“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
推进社会共治
日前,赣州经开区市场监管分局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在超市门口设置快速检验台,免费提供食品快检服务,吸引广大市民积极参与。
我市坚持食品安全宣传与食安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宣传相结合,建立食品安全宣传矩阵,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广泛开展创建宣传,每年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全民营养周、科普宣传日等系列主题活动。打造“阳光快检”品牌,仅2022年就开展食品抽检“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44场,检测食品2000多批次。
食品安全事关人人,食品安全人人有责。我市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一方面引导广大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一方面积极探索社会共治新模式。以于都县为试点,在全省率先建立食品安全志愿者协查机制,从校园食堂、中大型餐饮单位、中大型超市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管理员当中推荐义务协查志愿者,进一步延伸食品监管视线,实现食品安全零距离监管。
此外,我市引导推动食品相关行业协会定期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集中教育培训、志愿服务,深化科普宣传,加强行业自律。2022年以来,全市145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主动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涵盖肉蛋奶、饮用水生产企业和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各类业态。
食品安全无小事。我市将持续下大力气整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违规问题,推动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织密食品安全网络,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见习记者吕微 通讯员李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