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治报、中国改革报(江西)先后报道
近年来,赣州蓉江新区为解决工地因留有监控死角而导致事故发现难、案件破解难等问题,创新探索警企联防工作模式,变“事后查处”为“案前预防”,切实维护新区社会大局持续稳定。2022年全区治安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27.2%,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满意度四项指标在全省开发区系列中位列第一。
工地安保、巡察人员技能培训
织密一张网
按照“守住点、巡好线、辐射面”的工作思路,有效整合工地安防资源,加强区域群防群治,以公安民辅警为主导、工地安防力量为辅助,组建治安联防队伍,明确每支队伍一名民辅警为队长、4名工地工人或保安为队员。以辖区82个工地为巡逻重点,以平安大桥项目为起点,蓉江花园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三区)为终点,规划9条巡逻路线,与村民集中居住地连成片,构建群防群治一张网。
警民联合巡逻
制定两张清单
完善内部制度清单。由公安部门指导辖区内各大工地建立外来人员进出工地实名登记制度、务工人员信息管理制度、门卫和值班值守制度、财务资产重点保管制度、工地建筑装饰材料保管制度、工作生产场所规范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制度,为做好治安提供制度保障。明确联防责任清单。以工地周边50米范围划分联防责任,工地50米内由工地管理,负责做好门卫、防护挡板、摄像头等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一旦发现较严重的治安情况及时向公安民警反映;工地周边50米以外由公安民警管理,负责走访掌握周边居民、掌握外来人口情况及可疑人员排查。
抓现行案例
建立三项机制创新“一警一企”机制。选派民警挂点联系区内82个工地,制作“一企一警”公示牌,将挂点民警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予以公开,确保工地24小时随时联系挂点民警。挂点民警与工地常态联络对接,工地有需求第一时间开展警务服务。健全信息交流机制。建立工地安保微信群,将各工地日常治安状况以及辖区治安、刑事警情定时在群内发布,实现公安与工地之间治安信息互通共享,让各工地真正融于全区治安联防大格局。挂点民警与工地人员常态化开展谈心交流,了解工地存在或潜在治安隐患,及时帮助解决。落实快速反应机制。依托街面3个快警驿站“1、3、5分钟”处置圈,构建以车巡、步巡、城市快警为主体的快速反应体系,工地治安隐患处置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
强化四项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服务。定期开展法治专题讲座,联合工地制定法治标语横幅、海报等法治宣传品,并“嵌入”工地宣传栏、工人食堂宿舍、活动场所,通过时时讲、处处防,提升工人法治水平。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对工地保卫人员、参与巡防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以加强工地内部治安防控、提升工地工人自我防护、提升工地应急处置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警务技能、应急处突技能培训,预防和减少盗窃、诈骗、斗殴等各类治安案件的发生。加强矛盾调处服务。公安部门联合工地网格员,加强对工地存在的劳资、打架、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的摸排,并提供调处服务,将矛盾化解在源头。优化民生实事服务。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并解决工人“最关心的问题”,将异地居民申领身份证“跨省通办”、小孩入学居住证办理等纳入“服务清单”,为工地工人提供便利服务,切实解决工人急难愁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