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
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伟
代表区党工委、管委会
向奋战在宣传一线的新闻工作者
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祝愿
并勉励全区广大新闻工作者
↓↓↓
近年来,全区广大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走实“1366”工作路径,策划采写了一批有思想、有温度、接地气的全媒体作品,为助力蓉江新区打造“城市核心 都会客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全区宣传系统要坚持党媒姓党,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将镜头笔触聚焦基层一线,从民生视角反映群众关切的热点、焦点问题,不断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要弘扬新风正气,精心策划主题宣传,动情讲好“蓉江故事”,全面筑牢意识形态防线,丰富高质量文化供给,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综合能力素养,增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创作更多、更好、更接地气的全媒体产品,不断提升蓉江新区知名度、美誉度。
新闻工作者们纷纷表示
将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
创作出更多
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邱金
(记者邱金(右)在乡村采访)
11月8日,我的第五个记者节悄然而至。初到蓉江新区,非科班出身的我还是一个略显迷茫的“菜鸟”,未曾深刻理解“记者”二字的重量。
时光荏苒,从一名“菜鸟”记者到民生记者、时政记者,一路的转变,是我的成长轨迹,更是对“记者”二字不断深化认知的过程。五年间,我目睹了蓉江新区的日新月异,用镜头和笔尖记录着这片土地跳动的脉搏,学会在复杂中抽取关键,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对我而言,“记者”已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标签,更是一种使命与担当,驱使着我不断前行,去探寻真理的光芒,去传递温暖的力量,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一声记者,一直记着!在这个属于记者的节日里,我们重温使命,将心中的热情化作笔下的力量。展望未来,我们坚守初心,与新区发展同频共振,全力以赴讲好蓉江故事,奋力书写更加精彩的蓉江篇章!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文奎
(记者朱文奎(中)在进行短视频拍摄)
此前,作为一名非新闻专业出身的人,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记者。当跨入这个行当,被别人称作记者时,那种被记者这份职业赋予的自豪感,令我久久铭记。
成为记者一周年有余,这是我度过的第二个记者节,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从零起步,从一名连采访都不懂的“门外汉”逐步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融媒体记者。从头开始学习的过程并不容易,但在学习的过程我清楚的看见了自己的成长。
于我而言,作为记者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穿梭田间地头、走进工厂社区,报道重大事件、活动,记录普通人的生活点滴,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和有趣。甚至于,晴好天气时捕捉到的一个满意的镜头,都能让我内心充满愉悦,为之着迷。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秉持热爱与初心,用笔和镜头为蓉江大地写就更多、更精彩的篇章。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甘倩茜
(记者甘倩茜(左一)正在视频出镜中)
作为一名编辑兼出镜记者,我迎来了属于我们的记者节。这一天,心中满是感慨与自豪。回望过去的一年,我深入项目一线,记录了众多建设的辉煌瞬间。从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到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每一次的采访都让我深切感受到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特别是深入工程项目现场,工人们挥汗如雨,工程师们精益求精,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深受感动。
每一次的出镜报道,都让我更加明白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不仅要传递信息,更要传递情感,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如何用汗水铸就辉煌。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基层,用心用情讲好蓉江好故事、传播蓉江好声音,为蓉江新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请输入验证码